张艺谋《悬崖之上》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谍战片,但是如果你忍下来仔细细看,你会发现里面的人物有很多重伤。
表现最严重的是特工"小兰"。
作为四大特工之一,她的地位很尴尬,她的意义也很薄弱,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四个人,两对夫妇和少一个张艺谋不能被告知,因为他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间谍战争故事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承诺。
楚良和王郁是一个小组,而张宪臣和小兰是两个小组。张宪臣和王郁是夫妻,而楚良和小兰是情人。
革命者得不到情感,于是互相交换立场,最终成为故事的核心。
张宪臣去世时没有告诉小兰,这对楚良来说是最大的解脱
楚良本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刻自己逃脱,却选择毫不在意地掩护王郁,这恰恰是男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和承诺。
在《悬崖之上》中,张宪臣和楚良都选择牺牲自己来保护对方,但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爱人,而是保护了对方的爱人。
这种革命性的默契是整部电影的核心!
字符“小兰”存在的意义不外乎如此,其余都是重伤。
01三起重大伤害
刘浩创造的“小兰”如果单独考的话可以通过,但是她面对的是目前中国最有实力的演员。
演技差是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第一个硬伤。
张艺谋在拍摄《悬崖之上》的时候,其实很尊重每一个演员对剧情的理解,所以像于和伟,这样一个爱玩的演员,是非常沉浸在剧情中的。
开场一幕,雷佳音饰演的叛徒被于和伟和倪大红审问,当时雷佳音眼镜一侧没有腿,只能用绳子绑在耳朵上。
每次雷佳音低下头,眼镜就会掉下来。为了不影响效果,他只能用鼻子提起来。
于和伟和倪大红站在很高的角度,他们都看到了这一点。当时他们笑了。
笑归笑,但这两位是演员中的“老油条”。他们只是把笑声的片段交给剧情的演变,他们制造的效果更吸引人。
张艺谋很欣赏这位演员的即兴表演,这个镜头又被忽略了。
但是,刘浩问题要严重得多,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张艺谋的严格指导下完成的,这就导致了最早接触谍战片的刘浩,在镜头前不够放松的事实。
在小兰的几部戏剧中,刘浩的动作是僵硬的。但是她的对手张译,是如此强大,以至于小兰这个角色立刻被压制成了一个愚蠢的失败者。
无论是动作戏还是刑讯逼供戏,张译都几乎无可挑剔,他们一比较演技就能立刻分辨出来。
为了张艺谋当初“找女孩”的承诺,刘浩被救去演一个他无法控制的角色,这是一个失败。
单薄是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第二个硬伤。
客观地说,小兰这个人物很不适合出现在特务组织中。
对待这次秘密任务,小兰几乎处于一种完全陌生的状态,所有行动都在张宪臣,的指挥之下甚至没有能力保护自己。
从她与张宪臣在阳台上的谈话中,我们可以知道,小兰对革命的信仰也是半生不熟的。
这么瘦
一个人物,怎么会加入特工组织来执行秘密任务呢?对待个人感情上,小兰这个人物更显得单薄。她对于楚良的示好,匆匆地拒绝。分离后的思念更显得懵懂,甚至逼张宪臣说出那句“你就当他现在已经死了。”
四个特工中的另外一个女性,王郁的角色就丰满得多。
作为秦海璐的第一部动作戏,她对于这个角色的研究非常到位,沉默冷静而又富有缜密的判断性。
而且这个人物内心戏非常丰富,不仅有革命的信仰也有亲情的割舍。客观地说,王郁就是二组中张宪臣式的角色。
两者一对比,小兰这个人物就被弱化了许多,甚至承担不起特工这个身份。
脱离时代感是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第三个硬伤。
《悬崖之上》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。张艺谋着重塑造的时代萧杀感非常到位,但角色的外表确实有点跳戏。
刘浩存实在是太年轻了,她那一张清秀单纯的脸实在不适合出现在这个森严恐怖的时代。
当初张艺谋为《一秒钟》选角色的时候,第一要求就是单纯如水的女孩。刘浩存幸运地被选中了,她的相貌也确实如此。
但《悬崖之上》的时代感是充斥着特务与杀戮,怎么可能允许有如此单纯的脸庞出现?
张宪臣被迫遗弃的孩子在哈尔滨乞讨求活才是最真实的社会表现。
缺少了斗争与挣扎,小兰这个人物像一个花瓶矗立在电影之中,显得格格不入,十分尴尬。
02
客观地说,不是刘浩存演得不好,而是她并不适合出现在这部电影中。
如果小兰这个人物换一个人来演,编剧在为这个角色添加一点痛苦,影片的整体效果就会更加完美了。
小兰的失败其实最大祸首是张艺谋自己,何必为了当初一个承诺而放弃了那么多更合适的优秀演员。
目前豆瓣评分中,这部影片稳定在7.7分,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功力绝对不止这个分数。
张艺谋宝刀不老,可惜刀刃还是不够锋利!
我是右石君,为你带来更加深入的影片分析。